名单公布那一刻,无数球迷在屏幕上急切地寻找两个名字,但当最终23人名单确定,申花双子星依然缺席,而韦世豪的落选早已在预料之中。
北京时间9月2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帅伊万科维奇正式公布了出征18强赛的最终大名单,这份名单立即引发足球界热议,韦世豪的落选并不出乎多数人意料,但上海申花两名关键球员的缺席却让众多专家和球迷直呼“难以理解”。
伊万科维奇的选人逻辑始终围绕战术体系的连贯性展开,从六月份的热身赛到本次18强赛备战,伊万一直在强调整体防守和快速转换的重要性。
这份23人名单中,后防线基本延续了上一阶段的主力框架,蒋光太和朱辰杰的中卫组合经过多场磨合已日趋成熟,两个边路由高准翼和刘洋占据主力位置。
中场方面,李源一和王上源的“双后腰”配置成为伊万的首选,两人在拦截和由守转攻环节的分工明确,前锋线上,武磊和张玉宁的搭档仍是国足最锐利的进攻武器。
整体来看,伊万基本保留了此前表现稳定的主力阵容,只在个别位置进行了微调。
韦世豪的落选并不令人意外,尽管他在联赛中屡有精彩表现,但其战术执行力和防守积极性一直未能达到伊万的要求。
在伊万的4-4-2体系中,边前卫需要承担大量防守任务,不仅要及时回防形成四人防线,还要在由守转攻时迅速前插,韦世豪的攻击能力固然出色,但防守端的贡献始终达不到教练组的标准。
技术数据显示,韦世豪本赛季场均防守拦截次数仅为同位置球员平均水平的60%,回防到位率更是排在联赛倒数,在国际赛场面对更强对手时,这一弱点可能被无限放大。
伊万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整体,有时候不得不为整体牺牲一些个人的闪光点。”
相比韦世豪的落选,上海申花两名中场大将的缺席更令人费解,本赛季申花能够跻身联赛前三,与这两名球员的出色表现直接相关。
技术型中场曹赟定本赛季送出9次助攻,传球成功率达到85%,场均关键传球3.2次,这三项数据均位居联赛同位置球员前三,他的缺席意味着国足中场少了一个能够通过传球撕裂对手防线的创造者。
防守型后腰吴曦的落选同样令人疑惑,作为老将,吴曦的大赛经验丰富,场均跑动距离仍然保持在11000米以上,抢断成功率高达68%,在18强赛的高强度对抗中,这样的后腰球员本应是重要补充。
足球评论员马德兴直言:“放弃申花两将可能成为伊万本届18强赛的最大败笔,当球队陷入困境时,我们会格外想念那些能够改变比赛节奏的球员。”
从名单的球员分布来看,伊万选择了5名前锋、7名中场、8名后卫和3名门将,这一配置显示出主帅更加注重防守稳定性,但中场创造性球员的短缺可能影响球队的进攻质量。
在入选的7名中场球员中,真正意义上的进攻组织者只有戴伟浚一人,戴伟浚本赛季在俱乐部的出场时间并不稳定,状态能否保持到国际比赛还是未知数。
相比之下,日本队名单中包括了远藤航、堂安律、三笘薰等在欧洲顶级联赛效力的中场球员,韩国队则拥有李刚仁、郑优营等技术型球员,国足在中场创造力方面本就处于劣势,放弃申花两将更加剧了这一短板。
前国脚彭伟国表示:“18强赛是长期战役,需要不同类型球员应对各种局面,目前名单看起来有些同质化,缺乏变招的可能性。”
面对外界的质疑,伊万科维奇显得信心十足,在发布会上,他多次强调“团队的整体性”和“战术纪律”的重要性,暗示这些落选球员在某些方面未能达到要求。
伊万特别提到:“我们考察的不仅是球员的技术能力,还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战术理解力和心理素质,每个入选的球员都完全符合我们的战术要求。”
从赛程来看,国足18强赛首战将客场挑战澳大利亚,随后回到主场迎战沙特阿拉伯,两场比赛都是硬仗,对球队的整体防守要求极高,这可能也是伊万优先考虑防守稳固性的原因。
足球比赛最终需要进球才能获胜,当球队面对密集防守或需要加强进攻时,伊万是否会为没有带上更多创造性球员而后悔,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18强赛首战将于9月10日在悉尼澳大利亚体育场打响,国足面对的是身体强悍、打法直接的澳大利亚队,伊万的球队将首先经受防空能力和身体对抗的考验。
届时,缺少吴曦的后腰线能否顶住对手的强力冲击?没有曹赟定的中场能否组织有效进攻?答案就在比赛中,这份名单的真正价值,只能在绿茵场上得到最终验证。